徽商企业

【徽商创业故事】陶君亮:从船员到游艇大亨

640.jpg   

    在号称游艇制造王国的台湾,巨星造船公司是台湾游艇界公认的巨星,30年来1,500多艘新船从这里起航。拥有巨星造船企业的陶君亮,祖籍安徽当涂,担任台湾徽商经贸文教交流协会理事长。5月下旬的一天下午,陶董如约在桃园的巨星船厂别致的办公室接受安徽经济报、安徽经济网记者专访。

  “近期台湾干旱,老家安徽雨水多吗,但当涂在长江边不会缺水的。”一见面,陶董的话题对准家乡,让记者颇感亲切,彼此缩短了距离。谈家世,聊童年,说创业,道感悟,不知不觉中,畅谈了两个小时。

  “在岛上生活,迷恋大海,有一种征服海的情怀。”

  13岁时的陶君亮,父亲的过世,一家5口由母亲照养4名年幼孩子,在台湾没有任何资产与人脉关系,在生活困难时,他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打工赚取生活费,因此送过报纸、在工地打过工,做过许多辛苦差事,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极为艰苦的挑战。1968年,他考上了台北海洋技术学院,毕业后当了两年海军,退役之后如愿以偿地成为海员,从此,陶君亮就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航海生活。美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日本、菲律宾……许多国家都留下了陶君亮的足迹。3年后,陶君亮已由三副升为二副,工资也涨到了1200美金,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女友却提出了一个极难取舍的条件,那就是,要想结婚,你必须下船,回到陆上发展!为了爱情,他毅然决然停止漂泊。

    “在蓝天碧海中的历练,逼迫我要成为台湾游艇制造业的一颗巨星!”

    回到陆地的陶君亮才28岁,他进了一家游艇制造企业打工。三年的航海生涯已将陶君亮锻炼成为造船业内出类拔萃的人才,很快,他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被提拔为业务经理。但是陶君亮已不再满足于为别人打工,替别人造船。4年后,陶君亮决定自己创业,去实现自己的造船梦。非常了解陶君亮个性的瑞士人提出拿出50万美元入股,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1982年,陶君亮的游艇制造厂正式成立。由于多年当海员以及业务经理期间积攒下来的人脉资源,巨星造船公司就在成立当年就大赚特赚,盈利50万美金,一举收回投资的一半。在随后的几年中,巨星造船公司销售额更是以火箭般速度往上攀升,年销售额突破千万美元。陶君亮如愿以偿地成为行业瞩目的一颗巨星,业内人士甚至将其称为“游艇王子”,1985年,陶君亮更是荣获“台湾十大创业楷模”称号,大学、企业纷纷请他去做报告、做演讲。

    “年轻的时候栽跟头对我没坏处,可以爬起来再往前走。”

  40岁正值人生壮年,准备全力冲刺时,一场查不出起火原因的“无名火”,如同当头棒喝,狠狠敲醒了他。那是1990年元旦的清晨,位于桃园的厂子由于管理疏忽,已被大火烧为灰烬。设备、模具、半成品游艇均毁于一旦,损失极为惨重。因为这场大火,陶君亮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敬天、爱人、护地球。”成了他的信念。

    一把火没有摧垮陶君亮,反而让他更清醒。1990年之后,陶君亮改变了做法,将每艘游艇都看做一件艺术品进行生产,决定实行“客制化”生产模式。按照客户的个别要求进行生产,为客户制作独一无二的产品。尽管生产周期拉长、成本增加,但该做法却大大提高了巨星游艇的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订单与日俱增。正是这种“客制化”的生产模式,让陶君亮在一场更大的灾难中生存下来。

    “在市场风云突变中,我坚信:头脑转个弯,生命无限宽。”

  在巨星船厂的厂区内有一艘诺瓦帝游艇,常年供参访者观摩。做工精致,内饰豪华,相当于奔驰汽车的品质。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游艇产业因为销售的急剧下滑,曾主打欧美市场的巨星造成业收到重创。“在市场风云突变中,我坚信:头脑转个弯,生命无限宽。”陶君亮对待人生或是商场都有自己的独到认知。随着大陆市场兴起,陶君亮将目光聚焦到家乡。对于游艇的需求,并非走豪华路线,而是游艇与海钓功能兼具的船。率先嗅到这股市场商机,陶君亮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打造出一艘拥有精致游艇设备与海钓功能齐备的船,顺利投放三亚,获得客户认可。

    东方风来满眼春,陶君亮对祖国充满浓浓的爱意,巨星造船的游艇开始变成东方风格。在内部构造上凸显东方人生活文化特征,比如将厨房和主餐厅及顶级全尺寸的大型卫浴均安排在后舱,为买家提供一个游泳、水上活动、餐饮休闲都具备的豪华空间等。

    陶董告诉记者,去美国或欧洲谈生意时太辛苦了,每次光是坐飞机到美国西海岸都要十三个小时,到祖国大陆或东南亚国家,除了时间及金钱花费节省很多外,台商的贸易机会也多了很多。近年来,陶董频繁来大陆,参加各种商务活动,出席徽商大会,带着乡情赴相关市县考察投资。采访结束后,他向记者透露,正考虑在大陆投资新的造船企业。

促进会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