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快讯

刘会平的包子财富榜样——安徽小伙儿勇闯上海滩

    在上海这座繁华的都市里,每天都有很多外地人,怀着淘金梦到这里闯荡,这是一个出产财富传奇的地方。1998年,一位怀揣4000元钱的安 徽小伙子刘会平来到上海,谁也想不到,10年后,他一年卖包子能卖出五亿元。平均每个上海人每年都要吃200多个他卖出的包子。

    上海市民:如果不是自己带早饭的话,就会在巴比馒头买一点。

    上海市民:他们从第一家店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吃了。

    记者:上海知道这个的多吗?

    上海市民:我觉得可能上班族都知道吧。

    这些赶着上班的市民是刘会平最大的顾客群,一天当中他的包子在早上卖的最火,5亿多个包子,有70%都是在早上卖出去的。上海人有个习惯,把包子,馒头都统称为馒头,所以刘会平也入乡随俗,他的包子店就叫馒头店。

 

    从4000元起家,10年后刘会平拥有400多家包子店,一年卖出包子5亿多个。从一穷二白的农村小伙子,到年销售5个亿的企业老板,刘会平怎么做到的?10年创业史,刘会平两次付出血的代价,这和5亿元有怎样的关系。

    刘会平是安徽省安庆人,1998年,21岁的刘会平第一次到上海闯荡,一走出火车站,面对这样一座繁华的城市,刘会平有些不知所措。

    刘会平:我刚到上海坐火车过来的,一走出火车站,一看,抬头一看,看不见楼顶,都是高楼大厦,我一看这么繁华,跟我电视里面看到是一样的,我心里就懵了住了。

    迷茫之后,刘会平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在上海这座城市里养家糊口。

    刘会平:当时呢我心里已经被镇住了,我的想法,自己以前没有来上海的一些想法都已经空了,就是脑海里一片空白,自己到底能不能立下足,我觉得都是一个问题了,不要说梦想了。

    当时刘会平的全部财产,就是他从老家带来的4000元钱,谁也没想到,就是从这4000元钱开始,10年后刘会平实现了年销售额5个亿的财富传奇。

 

    刘会平的老家是安徽省安庆市,在上海开包子店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安庆人。刘会平自己有做包子的手艺,到上海两个月后他租了一个不到10平米的 店面,开了一家包子店。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为自己拥有第一家店而兴奋,就被接下来的打击冲晕了。3个月后,刘会平的包子店因为生意不景气倒闭了。

    随后刘会平又陆续开了3家包子店,但是都因为各种原因最后以关门告终。当刘会平的第三家店再次关门的时候,已经是2000年了。来到上海两年的时间,刘会平不但始终没有解决自己的糊口问题反而因为开店的失败欠下了2万多元的外债。

    刘会平:其实当时我就想我一定就是说找一个地方,一个月能赚个几千块钱,找一个好的门面,能够一个月能赚个几千块钱,养活得了自己,然后能娶得了媳妇。

    然而即便这样,刘会平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创业的梦想。

刘会平:我就从我走上社会,骨子里面就没想到要给别人打工,我就觉得我一定要自己做事情,一定自己来做事情,哪怕我就是雇了一个人两个人,我都是当老板。

    2001年春天,刘会平准备做最后一搏,他觉得如果这次能成功的话,那么他将一举翻身。

    他借了几万元钱,在上海南京路开一家包子店。当刘会平带着开店的行李和设备往店里搬的时候,遇到了一件让他至今都不能忘怀的小事。

    刘会平: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刚好这个路口站了一个交警,他问你搬过来租这个房子干吗?因为那个房子当时空了好长时间,他就问我,你租这个房子干吗用的?我说我做包子馒头的,他说你这里做包子馒头?他问你这个房租多少?我说5000多,你房租5000多,你做包子馒头,你喝西北风呀?

    被刘会平给予厚望的店面,竟被别人说成喝西北风,因为在2000年花5000元一个月的租金租一个10平米的店面,已经是很贵了。可是包子一个只卖6毛钱,一个月要卖1万个才能保本。刘会平的这种做法也引起了很多老乡的议论。

    刘会的朋友张青海:一般我们安庆人选择门面的话,市口的话都是靠近菜场,以前的话基本上靠近菜场,就是一个很小的门面,有的是甚至没有门面,就是在人家一个摊位做的那种情况做的。

 

    刘会平是否真的会喝西北风,那个5000元租金一个月的店面能给他带来什么结果?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刘会平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因为包子生意,有人竟然用剪刀捅他的眼睛,刘会平又怎么会遭遇飞来横祸呢?

    这里就是刘会平当时开店的地方,上海的南京路。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黄金地段。街上开的多是大商场,即使是开饭店,开的也都是大酒店或者是有品牌的餐厅。而刘会平却在这样的地方,花5000元一个月租金,卖6毛钱一个的包子。原因就是他看中了这里巨大的人流量。

    刘会平:每天都是几十个人排队,几十个人排队,从早晨大概6点就一直排队排到晚上大概6点多。

    刘会平的生意好并非是没有来由的,除了好位置之外,刘会平还总结出了包子这个行当的门道。

    刘会平:一定是包括门店的卫生,你的个人形象,一定是要注意,让人觉得你开的店一定是干干净净,让人放心的。第二我口味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地方都是做的咸的,偏咸的口味重的,上海人他喜欢吃甜一点的,我当时来的时候就没当回事就按原来的做法去做的。

 

    在上海很多开包子店的人都是在一个小摊位上随便做做生意。为了方便和节省成本,很少有人会重视卫生这个问题。在这种小摊上买包子的也很少有年轻的白领。可是刘会平却意识到,包子其实是中国传统食品,如果做的讲究卫生,年轻的白领未必不来吃。所以他坚信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在繁华的写字楼附 近开包子店生意反而会更好。

    刘会平:第一繁华的地方的人他的消费能力比较强,第二它的人也多,第三它这个人流它都是一些年轻人,上班的一些白领,这些白领是怎么呢,他一般早晨都不做早餐的,都急急忙忙去上班,急急忙忙去上班,然后买了这个早餐,点心,他就吃,吃完就上班的。

正是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刘会平那个5000元月租金的店面,不但没有让他喝西北风,反而帮他挣到了第一桶金。于是刘会平在附近又开了一家分店。2002年就赚到了50多万元的纯利润。

    然而事业上正得意的刘会平却在这时候遭遇了一次飞来横祸,有人用刀子捅了他的眼睛。

    2004年深秋的一天,刘会平正在去自己店的路上,忽然走出来一个人拦住了他。几句口角之后这人掏出剪刀冲刘会平捅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生意刚刚走上正轨的刘会平到底得罪了谁呢?

    其实这一切都源自于刘会平的一个想法。事业初有成就的刘会平心里开始盘算,两家店只卖当成早餐吃的包子,一年可以赚到50万,如果有很多个这样的店,不就可以赚到更多的50万了吗。

    刘会平:我觉得这个早餐的市场,蛋糕是很大的,并且我已经舔到了这个甜头,尝到了一点甜头,我就越想越来劲,我想的晚上都睡不着觉。

    为了吃好这块大蛋糕,刘会平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让很多同行笑他异想天开。

    刘会平:我必须要建这个馅儿料加工中心,所有的这个原材料都是在统一加工,统一生产,统一配送,这样能够保证馅儿料的口味统一。

    一个开两家包子铺的人,要建馅料加工厂,刘会平的这个想法对于同样开包子店的同行看来,简直是无稽之谈。

 

    同行:一个包子能够开加工厂的形式来给做出来,以前都没有这种,做包子想都想不到,做包子,听说让人感觉一种很好笑的。

    刘会平:即使馅儿料加工厂开不成功,那我觉得我再从头再来,再开一两家,两三家这个包子铺,我觉得一样可以养活自己,这个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的。

    记者:这个时候你有这个信心了?

    刘会平:对,我觉得不至于我搞到最后穷困潦倒,穷困潦倒,回到零,我就不担心这个问题。

    半年后,刘会平建起了属于自己的馅料加工厂。有了馅料加工厂,可以加工味道统一馅料。刘会平就可以把加工好的馅料配送给更多的店面。所以在馅料加工厂建好的半年时间里刘会平又陆续的开了30多家店。然而,一场杀身之祸却悄悄地向刘会平逼近。

    2004年的秋季,刘会平找到了一个让他满意的店面。一天傍晚他正好去察看店面,在路上走着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杀气腾腾地追上了他。

 

    刘会平:我当时就是从这边,从那边过来,往这边走,这边店正在装修,那边包子铺的那个老乡,他看到我过来了,马上紧跟跑过来了,跑过来他就说刘会平,刘会平你不能在这里开,你在这里开我到时候没生意了,我说我们开关你什么事呀,我们都正常做生意。

    刘会平当然不会答应这种无理取闹的要求,可是就在刘会平转身的那一刻,这个人却拿出剪刀,对着刘会平的脸上戳过去。

    刘会平:我当时呢我就一下懵了,还没反映过来,血哗啦哗啦全部流的满身,我一下手马上捂住了。

朋友:当时我们看见了,挺吓人的,就是整个脸都是血,都是血。

    刘会平赶忙在朋友的陪同下上了一辆出租车去了医院。

    刘会平:到了医院,手拿下来的时候一看,哇,一个血球球,很大的一个血球球,我以为是眼睛掉了,当时我以为是眼睛掉了,我一愣我说好了,眼睛掉了一只,不过我当时冷静一想,哎呀,右眼掉了,算了吧,还有左眼。

    幸运的是,因为刘会平带了一副眼镜,所以那一刀并没有直接捅在眼睛上。

    其实暗算刘会平的人也是安徽安庆人,是他的同行。只是因为刘会平的店的生意太好了,开到哪里,周围其他的包子店生意就会受到影响。而这次刘会平选中的位置离他的店很近,所以这个竞争对手才会出手伤人。

    发生了这件事情之后,刘会平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家人,但是通过亲戚的口中,刘会平的妈妈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情。

    刘会平的母亲:担心什么,担心他现在做到那样人家害他吗,总是怕,我们晚上走晚路时时都是念着他,那不是也被人打了吗。我听他讲,听他爸爸讲,我人在家里就受不了,那真受不了了。

    竞争对手的恐吓并没有阻挡刘会平的脚步。一直到2006年,刘会平在上海已经拥有了近80家店。然而就在2006年末,没有被恐吓吓倒的刘会平还是遇到了他害怕的事情。

    2006年末的一天,刘会平收到了一条反馈意见。

 

    刘会平:一个叔叔跑到我家来,他说你哪里哪里一家店,然后呢我去早晨去买了这个包子,肉包,他买过来以后一吃,第一口吃了没馅儿,就第一口吃过去没馅儿,没看见馅儿,然后第二口再吃馅儿都过了。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一下就让刘会平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刘会平一直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忙碌,这个小问题到底有多重要,能让刘会平这样紧张呢?在接下来的日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会平又是如何再次付出血淋淋的代价?

    有些店的包子一口咬不出馅来,这本来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刘会平却看到了问题的根源。

    这个问题不解决,各个店的包子的品质就不能统一。如果这个问题继续发展下去,他连眼下的几十店都不一定保的住,又怎么能像那些洋快餐一样开到更多的地方去呢?

    刘会平:我就想我们原来只是统一这个馅儿料,我就想能不能给包子馒头,全部统一起来在一个地方做好,一个地方做好,但是并且是用机器化的做法,机器化它能够做的标准。

 

    在一个地方做好的包子要冷冻之后才方便配送。可是现在我们在超市里常见的冷冻包子都是蒸熟了再冻的。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包子口味会大打折扣。刘会平想到直接把生包子速冻,到了门店再蒸熟。而这就涉及到冷冻食品行业一个最棘手的问题。行业内称为冷冻面团技术。

    冷冻面团技术就是就是解决怎么让发面食品里的酵母菌在速冻的时候不被冻死,速冻之后蒸的时候还能把面发起来的技术。

刘会平找到陆祥华,他是中国冷冻行业学会的理事长,陆祥华告诉刘会平,这个技术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还没有人在批量生产的时候成功过。

    陆祥华:这也是我们冷冻食品行业多年没有解决的一个技术难点,这需要克服一个就是说要充分的把它发酵,蒸了以后能够发开。

    刘会平:行业内专家就是说是这个技术应该可以,能够攻克的,然后应该是,应该是可行的,思路都是可行的,我就是抱有很大这个信心。

    员工:我就说这个事情呢在目前的情况下,在国内国际上,然后没有一家做这个馒头的,能把这个冷冻面团给做的这么好,然后也没有人在做然后我们就认为,当时一点希望都没有,也没有目标。

    别人没成功过,刘会平就想自己搞。他在厂里组建研发队伍,开发冷冻面团技术。每天都和工人一起在工厂里做试验。然而灾难再次降临到了刘会平身上。

    2007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刘会平照例和工人一起在工厂做试验。他正在用手清理机器上残留的面粉,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员工:啪一下,就是他就叫了一声“啊”就把手捂住,叫我过去。

    刘会平:因为当时我一看这个血噌的一下出来了,我拿手就马上立即拿手给它捏住了,就不敢放了。

    刘会平赶紧叫来员工张祥龙和他一起去医院。一路上刘会平的表情很平静,但是张祥龙却注意到一个细节。

    员工:当时电工就是给他发了一根烟,我在那个后视镜上就可以看到,看到他一直就是也没点上,就一直咬呀,就是把烟嘴全部咬烂了。

 

    直到刘会平进入医生的房间,医生让他打开右手的那一瞬间,所有跟他一起来的人都惊呆了。

    员工:我发现那个指头,就是大拇指那个,它从关节下面断掉了,但是肉是从下面没有的,就是上面还有一节骨头在上面。

    刘会平:手刚刚一放开,噌的那个血噌的一下溅了我一脸,当时我一看哎呀少了一大截,我说其实我看了这个我心里也觉得很恶心。

    医生看过之后让刘会平设法找到被切掉的拇指用来接上。于是张祥龙再次开车回到工厂。在那台机器里面,张祥龙找到了刘会平的另一截手指。

    手术做的很顺利,半个月之后刘会平出院了。

    刘会平:说实在的,当时没有什么感觉,因为瞬间的事情,只知道指头好像掉了你看这个手指短了半截,这个全是接上的。

    出院之后刘会平已经把自己断手指头的事情抛到了脑后,继续跟员工一起搞冷冻面团的试验。

 

    经过两年的技术改造,2009年,刘会平的冷冻面团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冷冻面团技术的解决是冷冻食品行业内一次技术的飞跃,而刘会平也因此走出瓶颈。

    刘会平:你看这边是皮过来,这里注馅儿的。你看它这个馅儿注过来,注过来以后这边成型,你看这就成了一个成型的包子,你看现在你看,称称看,94克,97克,它这个就相差3克,现在我的包子大小基本都是一样的,皮的厚度现在多少都是一样,现在不会有人说我们的包子怎么这个皮厚那个馅儿少这个问题了,我们现在这个包子很标准了。

 专家:这个是我们技术上的一个突破,创新。因为现在还不能做到这样,做不到这样。

    包子的标准统一了,2009年是刘会平的事业飞速发展的一年。他从上海发展到了苏州,南京等长三角城市,一共开店400多家。在这一步跨出之后,刘会平也实现了卖包子卖到5个亿的行业奇迹。

促进会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