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情结
随着徽州的远去,徽州的魅力却在无形中增长,徽州变得更让人怀念了。因此,这几年以“徽州……”为书名的书籍很畅行,而眼前的一部书稿,似是同样,其实并不雷同。这就是方任飞的《徽州情结——留云文稿》。
方任飞是有徽州情结的,并且是浓郁的徽州情结。他出身于祁门县一个书香门第,先祖是南宋着名诗人方岳。儿时就受到父母的文化熏陶,后因“家庭和社会关系问题”,被剥夺了考大学的权利。但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历经艰难,发愤苦读,终于自学成才。
方任飞曾专门从事徽州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早在1982年《徽州报》复刊不久,他就调到徽州报社工作,在主编《佳境》版时,配合刚起步的徽州地区旅游业,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他到黟县东源乡西递村采访,写成《富有魅力的西递古民居》,先后在《新民晚报》和《经济日报》刊出,产生了积极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初,胡适在有些人的心目中,还是“反动文人”。那时,方任飞到绩溪县上庄乡参观胡适故居,屋主人是土地改革时分到“胜利果实”的贫农,对他这一不速之客的来访很反感,赌气说了“一把火烧掉”故居的话。方任飞认为历史迟早会给胡适以公正的评价,保护好胡适故居责无旁贷,于是专门写了一篇稿子投给《新民晚报》。《新民晚报》将此文以内参形式上报有关部门。不久,徽州地区采取保护措施,拨专款搬迁了房主,建成了“胡适故居博物馆”。自1995年始,方任飞在《黄山日报》工作期间,撰写了以徽州文化、徽州风土人情为题材的近20万字的散文、学术随笔和论文等。针对徽学研究中因循守旧、华而不实的状况,他写就《黄山名称考辨》、《汪廷讷的传奇人生与汤显祖的徽州行》、《汤显祖的徽州情结》和《浙江原本是渐江》等文章。有的观点挑战南宋罗愿《新安志》以来的定论,批评风靡一时的对“无梦到徽州”诗句的误解。《黄山名称考辨》、《祁门县名考析》和《程鸿昭眼中的清明上河图》等,都是对传统结论说“不”的文章,阐述了他不因袭前人的独到见解。
方任飞对生养他的徽州怀抱一种长久的诗情。这部他积20年工夫写成的《留云诗稿》,把他对徽州故土凝聚的深厚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他把徽州人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鲜活地表现在字里行间,既赏心悦目,又让人倍感亲切,引发读者的沉思。
方任飞的徽州情结无疑是一种文化的情结,一种睿智的情结,一种高贵的情结。而拥有这份情结的人,往往是敬畏文化的人,是独立思考的人,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百般呵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