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

徽商奇人胡雪岩的一生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一、胡雪岩简介

    胡光墉(1823~1885),清徽州绩溪人,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着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先后经历清道光、咸丰、同冶、光绪四朝。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胡雪岩生长的时代正是清廷内忧外患,国库空虚、极需商人扶危救时。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1、胡雪岩兄弟五个,排行老三,家境贫寒,读了二年私塾,八岁弃学给人放牛。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往杭州于姓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

    说明:“跑街”——其主要业务是讨“死账”,即难以讨回的债。胡雪岩要讨的“死账”债主是一批很特殊的人物,即捐班候补的知县、知府等。原来,自太平天国奠都南京后,清政府为镇压起义,国库已枯竭,便开始卖官鬻爵。但是,由于当时卖出的官爵多是虚职,即使花钱买了知县、知府等官也得“候补”,即等着空出位子才能补上实缺。有钱的商人、地主,买个虚衔也就满足了,而那些倾囊、借贷捐官者,花光了钱等着补缺,候补期间就得靠借债度日,他们借贷的对象便是钱庄。钱庄向候补官员借款,若是较短时期内,某官员得到实缺,该官员便成了钱庄的政治靠山;而一旦久无实位,甚至终生不得补实,借出的钱便成了“死账”。当时杭州城里有许多候补官员,胡雪岩的主要业务便是针对他们,他的发迹也在于此。

    2、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胡雪岩于是自开阜康钱庄。胡雪岩发迹之后,买下了阜康钱庄。在王有龄和左宗棠的先后支持下,这个钱庄的势力越来越大,成为江浙一带实力最为雄厚的旧式金融机构。此外,又开设了上海雪记钱庄、阜康银号;在宁波开设通裕银号、通泉钱庄;在福州开设福成银号;在汉口开设乾裕银号;在北京开设阜康银号和福记银号。同时,胡雪岩又在湖广、江浙各省开设26家当铺,还兼做生丝、茶叶、药房等生意。

    胡雪岩的钱庄、银号组成了横贯南北的金融网络,吸收了社会闲置资金,尤其是官府、富商的资金。北京阜康银号储入达官的巨额款项,恭亲王、刑部尚书文煜的存款最多。文煜的存款达50余万两,恭亲王的存款虽未知详细,但肯定要比文煜还多。胡雪岩的钱庄得到巨富的存款,是因为其金融业务的信誉坚挺,其他经营的项目也以戒假戒欺为原则。

    3、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

    4、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到1872年胡雪岩最高积资达3000万两白银。超过了清政府的国库储备。

    5、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发,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雪岩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6、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

    7、1882年11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胡雪岩遣散姬妾仆从,姬妾仆从宁死都不离开胡雪岩,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终于一贫如洗。

    8、胡雪岩已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11月1日忧愤而殁。

    9、清末时讲,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奎。胡雪岩应该是中国商人的偶像。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官商,同时,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通吃。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虽然钦差大人文煜为了保存这座国药国库,帮助胡雪岩接管胡庆馀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记得他姓胡,并因胡庆馀堂而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
    10、就事实而论,生意场中胡雪岩也是性情中人。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并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州,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 "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举办钱塘江义渡局,为杭州人往返钱塘江创造了方便条件。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己达二十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11、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硷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这样,财源滚滚来也就不在话下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己超过千万。

    二、贵人的选择

    胡雪岩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开钱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创办胡庆馀堂,为西征筹借洋款,恢复因战事而终止的牛车,为百姓、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

    1、 第一个贵人——王有龄

    (1)、王有龄(1810-1861),宇雪轩,福建侯宫人。在道光十四年(1834年)报捐盐大使。王有龄就己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后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便资助了王500两银子,叫王有龄速进京混个官职。后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内阁学士何桂清,何是王有龄父亲的学生,穷困时也曾得到王父的救助,后因兵荒马乱失去了联系。王有龄经何桂清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

    胡雪岩,因把钱庄500两银子送给了王有龄,被赶出了钱庄,还逼他给钱庄还钱。正值急难之时,已上任的王有龄找到了他。王为他还上了钱庄的债务,又约他去粮台任职。胡推说自己不会做官,王便资助他独立做生意开钱庄。号为“阜康”。1860年王有龄已升任浙江巡抚,成了封疆大吏,便保举胡雪岩做了浙江粮台总办。既有经管通省钱粮的官职在身,又有王有龄的大力支持,胡雪岩的生意更加红火,开了不少钱庄和店铺,手头周转资金常以千万计,成了杭州城的首富。

    (2)、胡雪岩帮助王有龄的本钱。(版本一)

    曾经有一家饭馆在阜康钱庄借贷了五百两银子,后来饭馆的老板死了,剩下老板娘独自支撑,生意随之一落千丈。钱庄几次催要贷款,老板娘都说生意不好,实在没有能力偿还。后来钱庄掌盘就将此事告到了官府。官府传老板娘前来问案,老板娘说不是自己不还,而是没有钱还,官府见状也没有办法,最后只好让他们堂下自己商议解决。这笔钱就成了一笔死账。但胡雪岩是个有心人,他每次经过那家饭馆,都会偷偷瞄上一眼,看看生意是不是有所好转。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胡雪岩发现饭馆的生意慢慢红火了起来,他感觉到讨账的时机来了。

    一天,胡雪岩在饭馆忙碌过后走了进去。老板娘一看他来了,马上板起脸孔问道:“你是不是又来讨钱了?”胡雪岩连忙笑着回答:“你别误会,我们掌盘上一次告了你,事后他也觉得心里很不安,一点点钱而已,你又不是赖账的人,所以今天特意派我来跟你道歉。”老板娘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胡雪岩马上说:“我们老板特别交待,再怎么说你也是老客户,如果现在有需要,我们还可以借钱给你,而且利息也可以低一点。”老板娘听了更觉得过意不去,说:“那怎么好意思呢,原来的钱过两天我就还上,你来拿好了。”胡雪岩过了两天再去,老板娘二话不说,就把500两银子还给他了。胡雪岩拿到银子,马上想到虽然银子是钱庄的,但可以缓一点再去报账,自己不是私吞,只是挪用一下,等王有龄有了银子之后再如数归还,大概老板也不会很生气。

    (3)、帮助贵人(电视剧剧情)

    胡雪岩下定要帮助王有龄的决心,也有了帮助王有龄的银两,接下来便是要将银子交给王有龄了。胡雪岩如果把银子直接摆到王有龄面前,然后千叮咛万嘱咐:这五百两是我瞒着老板拿出来的,你以后要有良心,千万要记得还我……这样还有什么意思?王有龄也根本就不会接受。胡雪岩没有那样,他们两个在这个过程中,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十分值得回味和学习。

    胡雪岩把银票放在口袋里面,跑去招呼王有龄:“我们中午吃酒去。”王有龄心想,我是个落魄书生,你是位公子哥儿,为什么一起吃酒呢?胡雪岩穿戴整齐,又有正式工作,这在王有龄心目当中已是很了不起的了。于是,王有龄说自己高攀不上,没有钱跟他去喝酒。胡雪岩说:“我请你,有什么关系?”王有龄见他十分诚恳,也觉得不便推辞,便很高兴地一起去了。二人到了酒馆里面,几杯黄酒下肚,话自然就多了起来,也亲近了许多。喝酒的妙处,是为了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为大家开始相互有些生疏,心里的话也都不方便讲出来。如果彼此之间话不投缘,那还怎么谈实际的事情?所以我们就借酒来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

    胡雪岩见时机恰到好处了,便把银票拿了出来,直截了当地交给王有龄,然后只轻描淡写地讲了一句话:“这是你做官的本钱。”

    讲话,一定要打动对方的心。胡雪岩的做法,相信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一般人可能会先叮嘱王有龄,银票你要小心拿好,千万不要搞丢了。其实这笔钱对王有龄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他必然会妥善保管,如果那样嘱咐,反而会让王有龄觉得自己被看成白痴一样。如果胡雪岩一再交代,你要替我保守秘密,一定不能让我们老板知道。王有龄听后可能会说,既然你压力那么大,那我干脆不要好了,因为中国人非常不愿意担人家的人情。人情太重,宁可不要。王有龄也不简单,二话不说,也只讲了一句话:“你是钱庄的伙计,被老板知道就坏了,此事万万不可!”

    两个人多么有情有义!他们的话语虽都不多,但是字字都讲到了对方心坎里面去。话太多,其实没有用,恰到好处才是关键。

    (3)、贵人的发展

    王有龄补得了海运局衙门 “坐办” 的实缺。清朝皇帝大臣所需的粮米,均是由鱼米之乡的苏杭地区通过运河运往京城的,称为“漕运”。参与运粮工作的一班人马,称为“漕帮”。后来因连年战事,漕运常常阻塞,造成运粮误期,于是朝廷下旨改漕运为海运。海运局衙门便是专为漕运改海运而设立的,“总办”由藩司兼领,相当于局长,“坐办”还算不上局长,却是主持实际工作的人。

    王有龄新官上任,但他做海运的事情毕竟不是内行,所以就去找胡雪岩商议。胡雪岩本来就机敏果断,洞察事态。他跟王有龄分析说,现在太平军闹得厉害,河道不畅,朝廷不得已改用海运,但以前漕帮的那些人不能得罪,必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现在兵荒马乱,市面上粮米紧张,一时很难收到大批的粮食,而漕帮与粮商关系很好,手中又有囤粮,如果能够出手相助,必将事半功倍,若是他们从中作梗,将是很大的麻烦。王有龄一听,面有难色,因为他刚刚上任,人生地不熟,根本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胡雪岩看出王有龄的心思,笑了笑说:“没有关系,此事交给我好了,我代你去打通关节便是。”话虽如此,王有龄听了还是将信将疑,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交由胡雪岩先去办理。

    胡雪岩还以他的聪明才智,为新上任的王有龄设计了“以商米代漕米,确保浙粮京运”的计策。因为在王有龄赴任之前,就已经有一位二品大员因耽误了漕米而自杀。胡雪岩亲赴上海,结交漕帮首领,顺利完成了任务,使王有龄官声大振,很快升为湖州知府。

    胡雪岩利用王有龄在官场的势力,开设了自己的钱庄,并以白银铺道,打通了抚台、藩台、粮台及手下的所有关系。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他经手的款数已达50多万两白银。在这期间,他与漕帮首领合作,开始做丝生意,他利用资金上的优势,联络各地大丝商,大量收购蚕丝屯集,胡雪岩本人占有整个丝业股份的7a%以上、他垄断了上海的丝业,形成了与洋人抗衡的局面,这种局面持续了20年之久。胡雪岩还结交洋买办古应春做军火生意,经营洋枪洋炮及先进的机械设备。经过几年的努力,胡雪岩在江浙上海形成了自己的商业规模,阜康钱庄的规模居南方各省之首,典当业在全国各地发展为29家,胡雪岩还在杭州开了一座能与北京同仁堂药店相媲美的“胡庆余堂”药店。至此,胡雪岩从一名钱庄学徒终于成为操纵浙江经济为外人佩服的巨商。

    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钩,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槽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贵人的逝去

    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江南战局愈紧,有龄受命兼顾江苏太湖军务。太平军迭陷苏州、常州、嘉兴、诸暨等城。浙省诸城失守、收复、再失守……杭州城解围又被围。有龄忧愤弥深,操劳过甚,致病重。十月,余杭、绍兴等地亦均被攻占,饷源断绝,援师阻隔,杭州“成孤注无可解救”。有龄与众将官依旧竭尽忠良,以一城当百万军,坚守达两月之久。十二月二十九日凌晨,杭州城破,有龄从容以身殉节。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素闻有龄清誉,又叹其忠烈,为具厚殓并遣有龄亲兵五百护送棺木回乡。为此,同治皇帝接连下了三道抚恤圣旨(这在封建朝代是很少见的),予谥王有龄“壮愍”,令“入祀京师昭忠祠”,及“在殉难地建专祠以慰忠魂”等。此外又特赐一品俸服与“骑都尉”世职,闽侯南屿及东门后屿并赐有祭田。王有龄的棺木从杭州水陆兼程运回原籍福州,听闻开棺验视时,其面目仍栩栩如生,并未腐坏。三道圣旨后来就作为壮愍公的墓牌坊碑刻,该碑迄今完好无缺,为闽侯县博物馆珍存。王壮愍公墓坐落福州文山里西,曾是西郊一带最大的墓葬,1977年前后毁于战备之需。

    2、另一个贵人——左宗棠

    (1)、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着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 ),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 年 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 1866 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并助胡雪岩拿到了象征着慈禧太后近臣的黄马褂。却终因胡雪岩满门抄斩而身败名裂,也因李鸿章的镇压而无能为力。但总的来说,他还是为晚清付出了巨大的贡献!

    (2)、贵人的机遇

    1862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时晌项已欠近五个月,饿死及战死者众多。此番进兵浙江,粮饱短缺等间题依然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急于寻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雪中送炭,在战争环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内筹齐十万石粮食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代、绍兴等地。

    (3)贵人的发展

    ①、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碱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这样,财源滚滚来也就不在话下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

    ②、晚清时期着名的洋务运动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发起。此三人在同太平天国战争中,认识到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性,迫切地要求向西方学习、自强御侮,但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不便与外国人打交道。这样,与左宗棠联系极为密切,诸通华洋事务的胡雪岩在洋务运动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呢总局;帮助左宗棠引进机器,用西洋新机器开凿径河。毫不夸张地说,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着胡雪岩极大的功劳。

    ③、1866年,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西征军经费虽由各省共同筹集,但为数不多,且经常拖欠。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惜洋款救急。自然,具体经办借洋款事务这一重任落在了胡雪岩肩上。胡雪岩通过在上海汇丰银行的任帮办一职的朋友古应春的安排,打算向英国渣打银行借款。胡与该银行经理首次面谈便因在利息、借款期限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不欢而散。后在胡雪岩的精心策划下,自称中国通的渣打银行驻中国地区总经理被收拾得服服贴贴,双方很快就利息、期限、偿还方式等细节达成一致。胡雪岩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

    此后,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额为一千八百七十万两白银,而利息至少占总数的一半,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高利贷。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一借款举动是值得的。当然,图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无法脱俗,他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艾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但总的来说,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不辞劳苦担负起筹借洋款的重任,协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还是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④、李鸿章有一批支持者,自从独掌淮军,平定捻军功居第一后,历任湖广、直隶总督,官拜文华殿大学士。他是安徽合肥人,而左宗棠是湖南人。李鸿章从心眼里看不起左宗棠,认为他三试不第,要想入阁拜相是不可能的事情。左宗棠不介意,在同治十三年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向皇帝写奏章,准备赴京参加殿试。已是陕甘总督的一品大员,怎么可能去参加当官晋级的入门考试呢?两宫皇太后聪明,马上下道谕旨:特升东阁,拜为东阁大学士。李鸿章闻讯丧气,无奈之下还要写信祝贺。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强硬主张,终于得到了两宫皇太后的首肯。没有风,没有月,没有人送行,左宗棠是在一天夜里出京的,慈禧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要去兰州作出征的准备。这个刚毅、坚忍、雄心未老的汉子,面对内忧外患,且“兵疲、饷绌、粮乏、运艰”,信心百倍。“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想能鉴之。”他带着当年林则徐绘制的新疆地图前行。撤换了一批骄横荒淫的地方军官,整训了队伍,左宗棠率领六万子弟兵从兰州出发了,这是光绪二年(1876年)春天。总督府响起了三声炮,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这是一条官道,车辚辚,马萧萧。左宗棠之所以成为军事家,一是因为自身的天赋才能;二是在战场上与之对阵的大体上是处于同一层次的对手;三是收复新疆的石破天惊的功业。当年在长沙,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最大的遗憾是放走了偶遇的左宗棠,惊呼放虎归山,他日与太平军对阵的必定会是此人。后来果不出所料,左宗棠指挥部队与太平军、回军、捻军作战,双方的强悍是非常罕见。姑且不去评价这些大战胜负的意义,单从进行战争的地域看,从两湖到两广,从淮南到淮北,数万大军互相对峙,那战斗何等惨烈,马蹄击溅,金属碰撞,喷射的热血染成漫天彩虹。收复新疆的战争没有退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下,猎猎长风卷起了大纛。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决胜负,这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的战争。征战的将士情绪高昂,出奇制胜。这是为祖国的统一和完整而战,于是冷血变得沸腾,怯懦者变成了红眼的怒狮。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这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左宗棠借此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序列。

    (4)、贵人的逝去

    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这大厦还能维持多久?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节也不参加行礼。于是诏谕立即派发各省: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晚,福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劈雷,东南角城墙,顿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无恙。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毁我长城。纵观左宗棠的一生,最辉煌的是收复六分之一的国土。这是他个人的荣耀和骄傲,更是国家之福。

    三、荣获红顶

    胡雪岩获得头品顶戴,是因为辅佐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为他奏请取得的。胡雪岩为左宗棠的西征举借洋款,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结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书写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笔。

    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部一度包围了杭州城,引得江南大营清军扯兵往援。清军中了李秀成的调虎离山之计,李军待江南大营空虚,突然回军,一举攻克了江南大营。随之又回军攻取杭州。守城的王有龄便派胡雪岩到上海购置军火、粮食,准备坚守。岂料不待胡雪岩归来,李秀成便于1861年年底攻克了杭州,见大势已去,王有龄自缢而死。

    当杭州即将破败之时,胡雪岩正押着满载军粮和枪炮弹药的二十余艘货船,自上海开往杭州,驶入了钱塘江。因外线尽是太平军,眼看着杭州被围缺粮缺弹,却无法接济。这时,左宗棠奉命驰援杭州,军抵广信今江西上饶一带再不前进。一是怕救援无功,还要遭受李秀成军队的攻击;二是希望王有龄被打死,以便取而代之;最主要的原因是湘军统帅曾国藩与王有龄有过节,安排左宗棠前来取代之。原来1860年10月9日,太平军攻打徽州城,湘军将领李元度席卷军饷弃城逃回了湖南老家。气愤已极的曾国藩上奏罢了李元度的官,然而,李元度前往杭州投奔王有龄时,王竟然上奏讲情,保住了李元度的官,还让李元度成了守卫杭州的主要将领。所以,曾国藩安排左宗棠,只等王有龄、李元度兵败被打死,再兵进杭州,以取渔人之利。

    王有龄死后,胡雪岩得知取代者是左宗棠,便指挥船队直奔江西去投奔左宗棠。左氏明知胡雪岩是王有龄的心腹,不愿接纳,但看中了那批军资,便热情接待。通过几天的接触,左宗棠见胡雪岩办事认真,为人忠心不二,当即称扬胡雪岩“急公慕义,勤干有为”,让他担任左系湘军的粮台和转运局公办。从此,胡雪岩便成了左宗棠的左膀右臂。

    1864年,左宗棠攻破杭州城,胡雪岩随军还乡。兵燹后的杭州一片荒凉,死尸积巷,难民成群。胡雪岩不忍见家乡同胞受难,便力劝左宗棠赈济难民,招商开市,很快恢复了杭州秩序。胡雪岩则倾其所有,以其商界地位,劝商认捐,募得大批现款和物资,这是挽救杭州一方灾民的关键。

    1865年,左宗棠由浙江巡抚升任闽浙总督,离开杭州赴福州任职,胡雪岩随往。一到福州,胡雪岩便建议左宗棠在马尾港设立造船厂,加强海防力量。此时,太平天国已经失败,设厂目的是针对外国侵略者。左宗棠根据胡雪岩的建议上奏,得到批准。第二年,福州船政局开始建设,左宗棠把办厂一切皆委诸胡雪岩,无论“延洋匠、雇华工、开艺局”,皆胡雪岩“一手包揽”,不久即建成中国第一个近代机器造船厂。船政局开建不久,我国西北发生了英俄支持浩罕国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事件,清廷命令左宗棠出关作战,左氏率7万楚军过河西走廊入疆打击侵略者。左宗棠远离内陆出关迎敌,遇到了兵饷、武器供应等重重困难,这些困难全赖胡雪岩一人解决。左氏出关前奏派胡雪岩为西征军粮台及转运局总办。当时连年征战,国库匮乏,拿不出钱供应西征军,仅指派东南数省出饷供应。胡雪岩跑遍东南各省,结果所得无几。前方用饷急如星火,胡雪岩殚思竭虑,东挪西借,总算及时供应了左宗棠的西北用兵。1877年,左宗棠全歼4万入侵军,收复了失地,他对胡雪岩的努力感激不尽,上奏皇帝说:胡雪岩“功绩与前敌将领无殊”,与自己是“万里同心”。

    沙俄不甘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的失败,对我西北疆土总怀野心,清廷仍让左宗棠留在西北,对抗沙俄。以后,左氏开始开发西北,建设边疆。1870年,胡雪岩到上海为左氏收集资料、购买机器,使左宗棠在兰州建起了织呢总局,这是中国内陆腹地惟一的近代新式工厂。1880年,左宗棠又在西北搞起水利建设,开展屯垦。胡雪岩又为他购买凿土机,使左宗棠开出一条长百余公里的正渠和多条支渠。这也是近代在中国大西北高原兴修水利的创举。

    胡雪岩辅佐左宗棠收复了祖国的新疆领土,开发祖国的大西北,对中华民族之功不可泯灭。左宗棠因此为他多次请功,使他几经升迁,直至官拜一品。这在有清一代,再无第二个商人享有如此殊荣。从此,“红顶商人”便成了胡雪岩的代名词和雅号。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四、创办胡庆余堂

    (1)、经商不欺,是胡雪岩的信条。

    在杭州开设的胡庆余堂国药店高大的门楣上悬着胡雪岩的手书“戒欺”二字。药店开张之时,他身着官服亲自招呼顾客。一次,见一农民买了药,面有不悦之色,他便把农民请入柜台内,审视所买之药,成色确实不足。他当即道歉,为农民重配好药,并追查原因,以戒再犯。他在上海《申报》和各地刊登广告,宣传其“戒欺”宗旨,还开展邮寄业务,使穷乡僻壤都能得到所需之药。

    胡庆余堂为保证质量,直接到药材产地设庄采购,还向药农预付款项,让他们乐意把好药材卖给胡庆余堂。他还设置鹿园、胶厂,生产名贵药材;实行配套制药一条龙,有饮片、参燕、切药、采选、丸散、炮制、细货、储胶、配方、细料、邮寄11个部门。该药店生产的成药饮誉中外,与当时北京的同仁堂,在中国南北各树一帜。

    (2)关于创办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的缘由,流传至今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为胡雪岩因胡老太太生病抓药受阻,怒而开药号;一种说法为胡雪岩因小妄生病,抓回的药中有以次充好的一两味药,要求更换时遭到药店伙计的抢白,激愤而开药号。实际上,任何偶然事件都有其必然性,胡庆余堂的开创与胡雪岩深受杭州悠久的中医文化熏陶,身处乱世而兴济世救人之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早在1875年由于战乱、疫病等原因,死亡率剧增,人口负增长之时,胡雪岩便己打定救死扶伤的主意。他邀请江浙一带的名医研制出"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赠给曾国藩、左宗棠等部及受灾区民众。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 "太平药",在《申报》上大做广告,使胡庆余堂在尚未开始营业前就已名声远播,这正是胡雪岩 "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1878年春,以上的耗费换来的是成倍的利润。

    胡庆余堂在1880年时,资本巴达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而胡雪岩,胡庆余堂的创办者,也因其不耻下问、勇于探索,以一个钱庄出身、不熟悉药业的人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使胡雪岩的声名不至被时间所冲淡。

    (3)、庆余堂的信誉

    胡雪岩的“庆余堂”开设之初,因为没有名气,所以生意十分清淡,每到五月的梅雨天气,许多卖不出去的药发了霉。有人建议将这些发了霉的药再晒一晒太阳,降价出售。但是胡雪岩坚决不听,药店伙计只好倒掉这些发了霉的药。由于每天卖不了多少药,胡雪岩的庆余堂弄的连店中伙计的薪水都发不出。胡雪岩眼看药店大蚀老本,心里很急,可是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来。有一天,胡雪岩看到几个江湖郎中到他药店中倒掉的霉药中挑拣好药,不由心中一动,立即想出一个好办法来,使药店的生意兴隆起来。胡雪岩当即吩咐药店伙计,以后再倒掉霉药时,一定要在里面放一些好药。虽然伙计不知胡雪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照着办了。那些捡药的郎中非常奇怪:庆余堂连这么好的药都要倒掉,可见卖的全是好药了。就这样,庆余堂卖好药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庆余堂的名气便传开了,来药店卖药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就再也没有药卖不出去而发霉了。为了保证质量,胡雪岩平时一再告诫药店伙计,一定要卖真方真药,一旦发现假药,坚决不卖。时间一长,庆余堂便名扬四海,成了一块真正的老牌子。

    五、胡雪岩的衰败

    1、19世纪80年代初是胡雪岩事业的鼎盛时期,由于他积资巨大,被时人称为“活财神”。然而到了1883年初,他所有的钱庄、银号竟突然倒闭,各商行也一朝破产,使他很快成了负债累累的破落户,两年后便忧愤而死。胡雪岩的突然破产,是由于他以其数千万之资与洋商进行“商战”,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最终不敌而败。

    江浙一带是中国的生丝产地,洋商以雄厚的资本垄断了这一带的生丝贸易。他们利用各种特权盘剥桑农,排挤中国商人,牟取暴利,胡雪岩决心打败洋商,夺回江浙蚕丝市场。

    1882年,当新丝上市时,胡雪岩出资2000万两,派人把江浙一带的新丝全部包买,使外商“欲买一斤而莫得”。洋商无奈找他谈判,想加利1000万买下他的生丝。如此巨大的利润,对一个商人来说实在是难得,但胡雪岩却一口回绝。洋商见胡雪岩这般强硬,便采用了狠招,他们在上海集会,约定当年不做生丝生意,让胡雪岩的生丝全部烂在库房里。第二年,新丝再次上市时,洋人出动资金抢购,而胡雪岩的资金却押在去年的旧丝上,已无力与洋商争夺。他便约集中国商人,让他们共同集资抵抗。然而,由于大家的力量不够,还有,中法战争即将爆发,商人们不愿冒险。犹豫之际,当年的新丝已被洋商抢购一空。洋商又约定不买胡雪岩的旧丝,让胡雪岩彻底垮台。2000万两价值的生丝积压在库房里,浩大的资金无法周转,一年之中的其他生意也全部停顿。到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了,战争的恐慌刺激了持有胡雪岩钱庄票据者争先要求兑现。12月5日早晨,胡氏所有的钱庄皆被持票者包围,仅仅几个小时,胡雪岩在上海、北京、杭州、宁波、福州、汉口各地的钱庄、银号、当铺皆被持票者抢兑一空。这就是史料上说的,胡氏经营多年的钱庄、银号“不经日而肆闭”。爱国商人胡雪岩因与洋人“商战”而破产了。

    胡雪岩的金融机构遭到挤兑之日,清政府不念他的劳绩,而是落井下石。挤兑风起时,王公大臣联合上书,要求皇帝下诏查抄胡氏的现金和财产。文煜更是黑心,他拉上恭亲王,说他们在胡氏钱庄的存款是准备报效国家的积蓄,让光绪下旨立即封闭查抄。光绪闻奏,当即下旨,不仅查抄了胡雪岩设在北京的钱庄,还飞咨各省,封闭了胡雪岩所有的银钱号。接着派人抄没了胡氏所有的产业,同时下旨革除了胡雪岩的顶戴,饬刑部“捕拿治罪”。
胡雪岩的“商战”遭到了厄运,而清政府举办的各类企业及公私举办的金融业,也同时受到巨大的震撼,当即出现了一场浩大的金融风波。胡雪岩的上海钱庄刚被封闭,设于上海的其他公私78家钱庄,随之倒闭68家;各类商行也随之停业400多家。金融风波很快影响了生产企业,使其股市价格大跌,也无法维持生产了。如享有一定声誉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唐山开平矿务局,1882年股市价格高达250%多,因胡雪岩事件的影响,1883年便降到50%以下。一般小企业的股票变得一文不值,中国近代企业面临着一次巨大的灾难。
清政府从胡雪岩家里只抢得数百万资财,而政府企业的因此亏损却难以计算,而对胡雪岩见死不救、忘恩负义的影响,更岂能以金钱计算。刑部接到上谕正准备捕胡雪岩治罪,命令未达杭州,胡雪岩已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11月1日忧愤而殁。

    2、胡雪岩在五十多岁时,走到了他人生最辉煌的顶峰。然而,当时大清朝的两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明争暗斗却越来越激烈。李鸿章发现,左宗棠之所以能够屡立战功,都与胡雪岩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于是他提出:倒左先倒胡。

    胡雪岩为打破洋人对蚕丝市场的垄断,出巨资高价收购了大量蚕丝。花上千万两银子收购的蚕丝堆在仓库里,各省汇来的税款被李鸿章扣住,不能还汇丰银行到期的四百万两贷款。李鸿章的人采取多种手段,将胡雪岩一步步逼入困境,同时还设法把胡雪岩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多报利息的事情抖落出来。慈禧太后得知此事大发雷霆,不仅要胡雪岩加倍赔偿,还下令查抄胡雪岩的家产。胡雪岩毕生积累的万贯家财,就这样灰飞烟灭。李鸿章的人借机煽动储户,到胡雪岩在各地的钱庄进行挤兑。大清国最富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这样一败涂地。

    虽然胡雪岩最终成了派系斗争的牺牲品。大难临头的胡雪岩没有选择自杀,也没有逃跑,而是开始冷静地收拾残局。他妥善地安置好了自己的母亲、夫人和十几房姨太太,又在无奈中使用权宜之计处理了大大小小的债务,并设法保全了胡庆余堂,甚至自己的身后之事,他都做了周密安排,以至于他去世后一百多年,都无人知晓他葬在何处。

    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余堂等纷纷关闭。但导致胡生意失败的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成为李鸿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美妾们,一改往日争先恐后己结胡氏的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左宗堂这个大“靠山”离开人世,胡老板三月后也随影而随,天国相会。

促进会官方公众号